为加深中、医院临床医生对临床规范、指南的了解,并灵活应用和服务于临床,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河北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产科)--暨河北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年会于年6月16日-1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隆重召开。
开幕式首先河北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秦皇岛妇幼保健院院长韩忠厚教授就本次指南全国巡讲的重要意义做简单介绍。本次授课的专家为起草或参与相关诊疗指南的国内知名专家。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河北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成员、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辛虹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议摘要辛虹教授:河医院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辛虹教授对《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主要从早产的定义、分类、高危因素、预测方法、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着重就宫颈管长度测量的时机、标准测量方法及母胎医学会对宫颈管长度筛查的建议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宫颈漏斗测量不能提升宫颈管长度预测早产的效率;关于早产的治疗,包括宫缩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前列腺素抑制剂、β2受体兴奋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硫酸镁、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特别指出应用宫缩抑制剂应持续48h,但超过48h的维持用药不能明显降低早产率,且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唐增军教授:医院
《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解读
--休克的监护与液体管理》
唐增军教授详细解读了《产后出血预防及处理指南解读--休克的监护与液体管理》,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微循环、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休克的代偿期、进展期、难治期),提出了指导液体复苏的基础理论。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然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唐教授还对指南的更新要点:1.产后出血相关的定义更新;2.引入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及处理;3.第三产程处理及缩宫素应用;4.新流程及产科大量输血治疗等进行了重点阐明。
杨孜教授:医院
《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解读与解惑》
杨孜教授对《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做了细致的解读。该指南是基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展,目前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国情提出的。杨教授围绕一个“多”字开始对指南进行解读(多因素、多通路、多系统),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及变迁,着重从该病的分类诊断标准(轻度与重度的问题的相对性-要用动态发展眼观看;蛋白尿如何认识;胎盘-胎儿受累及问题;基于中国现状的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问题)和临床处理(预警-监测问题;宫缩抑制剂;降压药物应用时机问题;终止妊娠的指证和时机)两大方面对指南践行要点做详细解读。生动提出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之日并非发病之时。
周乙华教授:南京大医院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周乙华教授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合理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传染病学与产科学专家根据国内外公认的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共同制订的指南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主要原因,故而对婴幼儿的预防应放在首要位置,所有孕妇均需产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如果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其新生儿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妊娠晚期注射HBIG、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均不能减少HBV母婴传播,但对于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晚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母婴传播,但抗HBV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可能存在严重不良影响。抗-HBs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无需注射HBIG,而抗-HBs阴性孕妇如与婴儿密切接触,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须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于乙肝孕妇分娩新生儿的随访问题,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无需随访,但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7-12月龄需采外周血,查乙肝两对半和ALT。目前免疫预防失败的原因主要是HBIG延迟注射或未注射以致不能及时提供抗-HBs和没有正规的接种乙肝疫苗。
刘喆教授:医院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
刘喆教授对《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从引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引产前的准备、促宫颈成熟的方法(药物、机械方法)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引产(瘢痕子宫、死胎畸形、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多个方面对该指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演讲。
辛虹教授:医院
《妊娠期剧吐的诊断和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辛虹教授就《妊娠期剧吐的诊断和临床处理专家共识()》结合ACOG《妊娠期恶心呕吐指南》、ROCG《妊娠期恶心呕吐以及妊娠剧吐的管理指南》、SOGC《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管理指南》进行细致的讲解,主要从妊娠剧吐的定义、病因、诊断、对母儿影响和治疗进行授课。特别指出妊娠剧吐为排除性诊断,要注意鉴别诊断;并就妊娠剧吐的特殊并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和Wernicke脑病,出血,脾撕裂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讲解;且生动形象的用数据表明妊娠剧吐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早产的相关性;指出妊娠剧吐的治疗始于预防,其治疗包括一般处理,非药物及药物止吐,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治疗;指出当患者出现体温持续高于38℃,卧床休息时心率次/min,持续黄疸或蛋白尿,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性体征,有颅内或眼底出血经治疗不好转者,出现Wernicke脑病应及时终止妊娠。
杨慧霞教授:医院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
杨慧霞教授对《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进行精彩且细致的讲解。杨慧霞教授主要从新产程的制定过程、新产程图来历、特点、新旧产程图的比较、新产程图临床应用问题与争议、异常产程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等方面进行讲解。着重指出宫口开大6cm更适合作为活跃期起始点;活跃期(≥6cm)进展慢或停滞要警惕头盆不称;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在除外头盆不陈及可疑胎儿宫内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仍有进展的第一产程均不作为剖宫产指征;强调产程观察与处理需要耐心、安全预防初产剖宫产、产程中分娩镇痛的应用、产程中超声的应用、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等。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解读》
杨慧霞教授细致讲解了年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指南》。指出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范畴。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可造成一定危害,在各种类型的贫血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并对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对母儿的影响、实验室检查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包括饮食、口服铁剂、注射铁剂、红细胞的输注等进行纠正贫血。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
杨慧霞教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以及GDM筛查诊断受到广泛重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孕期高血糖对母儿两代存在近远期影响。杨教授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分类及其诊断、孕期高血糖的管理策略、妊娠期母儿的监测与评估、分娩时机和方式及产后管理四方面做了详细讲解。着重介绍了妊娠合并糖尿病现状及挑战、糖尿病一日门诊、胰岛素应用、饮食管理及运动疗法等方面。
张为远教授:首都医科医院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张为远教授指出我国为规范剖宫产手术,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指南并结合中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并就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母儿影响,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术前准备及手术重要步骤,剖宫产术后管理及减少剖宫产手术的措施进行了风趣幽默而细致的讲解。指出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完善手术过程、做好术后管理等,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管理的专家共识()》
张为远教授指出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机率随之增加。张教授对剖宫产术后经阴分娩做了详细的讲解。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介绍了目前较高的剖宫产率,VBAC可以使其降低,着重就剖宫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的概念、适应症、禁忌症、分娩前评估、分娩期的监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并分享了VBAC子宫破裂病例。指出VBAC有一定风险,需在孕产妇自愿前提下实施。
《如何解读超声检查与风险防范》
张为远教授就超声结果的解读与风险防范做了精彩幽默的演讲。超声检查可动态、重复、快速观察,全面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各器官,超声受多重因素影响,不能等同于临床诊断,不能替代病理诊断、遗传学诊断和其他影像学诊断。B超报告单解读内容包括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孕周与出现异常现象的关系,胎位对异常现象的影响,尊重孕妇知情权和决策权,向出现结构异常的孕妇提供医学咨询。超声筛查诊断具有局限性,无法判断器官功能,要告知孕妇及其家属目前的问题与最坏预后,做好记录,告知风险与知情,定期复查与会诊,必要时请儿科会诊或咨询。
林建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专家共识()》
林建华教授对《妊娠合并心脏病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林教授从心脏病分类、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妊娠风险分级和评估、心功能分级、孕期母胎的监测和处理、胎儿心脏病的筛查、严重的心脏并发症、终止妊娠时机和方法、围手术期的处理、麻醉管理及术后抗凝等方面并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
张琳教授:医院
《益生菌对生命早期菌群定植和疾病的影响》
张琳教授《益生菌对生命早期菌群定植和疾病的影响》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主要从生命早期益生菌干预对远期健康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母子菌脉传承,影响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建立的因素,生命早期益生菌干预对远期健康的影响)和益生菌对儿童期疾病的影响两大方面着手。提出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最早始于胎儿期(妊娠后3个月),新生儿期各部位菌群具有同源性,6周龄开始出现部位特异性菌群,且与母体同部位菌群接近;并指出母子菌脉传承的三大杀手为:剖腹产、抗生素、过早奶粉喂养,且用大量数据生动形象的指出正常菌群定植的前提:正常妊娠、足月阴道分娩、围产期未应用抗生素、纯母乳喂养。
李月梅教授:医院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解读》
李月梅教授对《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解读》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指出我国为进一步规范早产儿保健工作、提高了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制定本规范。李教授主要从早产儿分类、住院前管理、住院期间管理、出院后管理进行讲解。李教授强调住院前保暖、产房复苏用氧、呼吸支持的重要性;并对住院期间的护理、预防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疾病筛查、常见病症的识别、出院指征及指导、出院后早产儿精神心理行为发育、特殊检查(听力、贫血等)、喂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
范玲教授:首都医科医院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
范玲教授对《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做了详尽的解读,解读从梅毒流行现状、病程和分期、筛查和诊断、治疗、随访等几个方面展开。国外研究,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通过及时诊治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讲解梅毒的发生病程有四程,即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全身皮疹)、潜伏梅毒、二期复发梅毒;病程分期分为早期梅毒,晚期梅毒;梅毒诊治原则为及早、规范,首选青霉素;治疗目标:治疗孕妇梅毒并预防或减少先天性梅毒;强调对孕妇及新生儿的随访。
时春艳教授:医院
《胎膜早破诊治指南()》
时春艳教授对《胎膜早破诊治指南()》做了细致的解读。首先介绍了本指南制定背景、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诊断、并发症、绒毛膜羊膜炎、GBS等。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依据发生的孕周分为足月PROM和未足月PROM。未足月PROM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着重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防、监测、鉴别诊断及处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指出GBS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时春艳教授结合临床案例重点解读了足月PROM的基本知识、相关处理以及未足月PROM评估和处理两大专题。足月胎膜早破适时引产,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未足月PROM核实孕周,评估母胎状况,决策处理。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的处理,指导产科医生及时、规范的处理。
《阴道手术助产指南()解读》
时春燕教授对《阴道手术助产指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指出过去20年,剖宫产率快速上升,阴道手术产率急剧下降。阴道手术助产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在处理头位难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时教授对阴道手术助产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准备、器械选择、产钳助产的分类、阴道手术助产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母儿并发症及其原因等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出在阴道助产过程中需要反复评估,若高风险时应适时放弃阴道助产手术。
边旭明教授:医院
《分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染色体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目前应用于产前诊断的分子技术越来越多。边教授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荧光定量PCR技术(QF-PCR)、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MA)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详细讲解了各个技术的原理、适应症、结果解读方法。比较了各个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加深了对产前诊断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辛虹教授:医院
病例讨论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辛虹教授汇报产后出血救治病例及胎盘植入病例的处理经验。
与会代表积极参与讨论病例并分享临床经验,会议现场热情高涨,讨论激烈。辛虹教授现场进行疑问解答,并分享了临床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赵扬玉教授:医院
《胎盘植入诊治指南》
赵扬玉教授对《胎盘植入诊治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赵教授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研究背景及存在的问题,病例分析讲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识别,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妊娠结局。早期进行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评估,将其分为凶险程度的等级,医院临床救治。从国内外对胎盘植入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指出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风险预测,关于致命性出血及高子宫切除率的处理,关键是止血,以及手术方法的创新探讨。胎盘植入手术之前,对患者安全的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哪里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shixian.net/mdby/9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