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70359.html
近年来,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解放前,我国梅毒患病率高达5%~10%,在北京、上海等地85%的妓女患有梅毒。解放初,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梅毒控制措施遏制梅毒的蔓延。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性病。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近年来,梅毒发病率连年攀升,年报告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年报告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年我国梅毒发病人数跃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4位,首次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年、年梅毒发病人数均居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的第3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年我国共报告梅毒例,与年相比增长了16.43%;死亡69例,与年相比增长了10.64%。梅毒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发病人群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农民工、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梅毒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广西和上海6个省市梅毒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5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防控任务艰巨。
梅毒基础知识
01螺旋体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对人的皮肤和黏膜亲和力很强稍有破伤或裂隙即能侵入人体内生存和繁殖,梅毒螺旋体在体外易于死亡在40度即失去感染力,在48度中只能生存30分钟,甚至肥皂水就能将其杀灭。
02血清固定早期患者治疗后超过2年,随访血清仍不阴转,称为血清固定,可能与抗体免疫机能抑制有关。
晚期潜伏梅毒或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仍有50%者血清长期不阴转需定期复查,一部分可能会有反复,需除外神经梅毒。
03视力损害梅毒可引起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间质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均可引起视力损害,如发现视力损害,应排除梅毒感染。
04神经梅毒分类1、无症状型神经梅毒-仅脑脊液VDRL阳性
2、间质型神经梅毒-脑膜炎、血管及血管周围炎、树胶肿、头痛、偏瘫、痴呆、意识障碍等
3、实质性神经梅毒-脊髓劳、麻痹性痴呆等
05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假阳性1、急性生物学假阳性:风疹、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多于6个月内转阴
2、慢性生物学假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干燥综合症、类风湿疾病、海洛因成瘾者、孕妇、老年人、慢性肾炎等,可持续6个月以上至数年,甚至终身。
6妊娠梅毒1.根据孕妇梅毒的分期不同。
(1)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5d。或苄星青霉素G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
2.替代方案。
(2)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服法及剂量与非妊娠病人相同。
妊娠初3个月及妊娠末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
07治疗1、如何选择药物
(1)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目前尚未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耐药。常用苄星青霉素G、普鲁卡因水剂青霉素G、水剂青霉素G,心血管梅毒不用苄星青霉素G。
(2)头孢曲松钠:近年来证实为高效的抗TP药物,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药物。
(3)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
2.治疗方案的选择
(1)早期梅毒:苄星青霉素G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2~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注,连续10~1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1.0g/d静滴,连续10~14天,或连续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2.0g/d;多西环素mg/d;美满霉素mg/d)15天;或连续口服红霉素类药物(红霉素2.0g/d)15天。
(2)晚期梅毒:苄星青霉素G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4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注,连续20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类或红霉素类药物30天,剂量同上。
梅毒会传染给家人吗:
梅毒一般不容易传染给家人,但是梅毒也有传染给家人的可能性。
梅毒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梅毒。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的一年内最具传染性,这些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损害,表面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在性交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皮肤和粘膜的损伤处传给对方。梅毒的传染途径,一性接触,二是胎传,三其他途径,比如直接接触接吻、哺乳等;间接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烟嘴等等,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或含有梅毒螺旋体标本时,不小心也可受染,此外如输血:早期梅毒患者作为供血者,可发生传播,通过输血不发生一期梅毒损害而直接发生二期梅毒。所以梅毒一般不容易传染给家人,但是梅毒也有传染给家人的可能性。所以一般私密物品,内裤剃须刀等等,不要共用,而且如果感染梅毒皮肤有破损,建议与家人接触隔离。
潜伏期梅毒患者体内仍有梅毒螺旋体,可不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通过输血发生输血性梅毒,但一般不发生性传播和潜伏梅毒孕妇仍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