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特教职业教育现状探访

随州市特教职业教育现状探访

帮残疾学生融入社会

——我市特教职业教育现状探访

本报陈云

残疾学生不向命运屈服,克服重重困难奋发学习的故事,令人感动。但他们在学成就业进入社会,存在着更多的困难,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如何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很好地融入社会,取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就此对我市特教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探访。

职教课程学以致用

目前,我市共有两所9年一贯制特校: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广水特殊教育学校。据了解,两所学校在校生共约220名,除曾都特校于去年秋季开班的视障班5名学生外,其他的都为听障班和培智班学生。在曾都区特校缝纫教室内,8台脚踏式缝纫机和9台电动缝纫机整齐排列着,俨然一个简易缝纫车间,地面和机器上都放着学生们练习裁剪、缝纫的碎布和纸片;走进理发教室,烫染工具、躺椅等设施一应俱全。据了解,缝纫和理发是我市特校开办的较有范围的两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职教课程,广水特校从初中开设,曾都特校从四年级开设。“听障班学生开设有缝纫、理发、电脑、美工4类职教课程,突出一技之长;培智班学生则主要学习擦皮鞋等,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曾都特校副校长周建华介绍说,课程设置根据残疾学生的种别设置。每门课程每周约3个课时。据广水特校老师涂江林介绍,学校除开设缝纫和理发课,计划结合我市香菇市场发展的良好势头,利用吴店、蔡店等地资源,于明年开设香菇种植和其他养殖课程。“残疾学生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斟酌,大多不愿意送去外地找工作。开设香菇种植等课程,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家门口学以致用。”

受聘回校做教师

近日,在曾都区特校理发教室,看到讲桌上放着几本讲授美发技能、展现各种发型的杂志,这就是学校理发班学生上课所用的教材。周建华说,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职教教材。老师们只能去市面上购进社会上流行的培训用书,适当删减选用,针对学生的残疾种别加以注解。师资气力欠缺,尤其是专业职教教师,一直是制约我市特校职教发展的1大因素。据了解,曾都和广水两所特校唯一1名专业职教老师。“但职教课必须上,学校多从外面美容店、缝纫工厂请师傅过来教。”余江林介绍。可喜的是,这些师傅中多为特校优秀毕业生。曾都特校99级听障班学生陈林毕业后,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美容美发技术,在鹿鹤市场附近开了一家美容院,由于技术过硬,服务周到,范围不断扩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曾都特校聘请他为学校理发教师,每周到学校为学生讲两节课,由于对特校的感情和感恩,陈林怅然同意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几年来,在陈林的讲解下,学校学理发的学生兴趣更浓。同时,他还聘请了5六个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就业之路渴望关爱

“但其实学生在初中毕业前每周在校3节课的学习,远远不够掌握职业技能。如缝纫班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只会简单的裁剪,必须在店铺实习一两年,才能正式做衣服。”周建华说,“因此,要为学生寻觅实习基地。”但两所特校皆表示,联系实习基地不容易,一般企业不太愿意接纳残疾人,毕竟听障人不便沟通、管理等。目前的学生实习基地多为优秀学生毕业后自己开设的店面,或是关注残疾人发展的学生家长、爱心人士帮忙联系的。但学生就业后,工作常常也不稳定。周建华说,前几年,学校联系了我市某针织厂和武汉某包装厂,当时送去了六七名听障班毕业生。前两个月,学生还工作得好好的,但不到半年学生相继辞职。据学生家长反应,企业对残疾学生的工资待遇与之前许诺的不一致。周建华分析说:“残疾人更喜欢‘群居’,由于他们有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共同的心理基础,能满足他们情感、心理上的需求。而一旦有几个人离开,其他人更容易动摇。由于最根本的是,他们渴望遭到尊重与重视,而如果在群体中只有自己一个残疾人,他们更担心被忽视,乃至轻视。”作为特校教育者,他呼吁社会能更关注残疾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shixian.net/mdwq/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