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螺旋体类试验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尤其是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都不及螺旋体类试验,因此临床上出现假阳性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目前临床上梅毒的血清学诊断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多种抗体来确定根据试验所用的抗原不同分为螺旋体类和非螺旋体类,前者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后者主要是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恢复试验(trust)、性病研究实验室检测(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
编辑:
查看信源地址
tp-elisa 是主要的筛查实验,如果患者出现阳性,则再做 tpha 确诊而非螺旋体类试验主要用于判断疾病的活动度以及治疗监测而 tp-elisa 法特异性相对较高,梅毒母婴传播途径阳性样本很难让人怀疑是假阳性,但在某些疾病如病毒感染、混合型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也有过假阳性的报道
张开平
该研究纳入了 2011 年至 2013 年在该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1019 例其中 38 例 tp-elisa 阳性的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梅毒家族史、trust、tpha 等试验结果确定为假阳性同时,随机挑选了 38 例 tp-elisa 真阴性,trust、tpha、immunoblot、临床表现、梅毒家族史均为阴性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另外还挑选了 8 名患自身免疫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经综合分析确定 tp-elisa 为真阳性与真阴性组比较,假阳性的患儿 ana 抗体阳性率更高,并且联合检测 iga 的梅毒主要传播途径概率也更高
血清梅毒抗体假阳性或许可以为患者某些潜在的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假阳性的患儿将来罹患某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sle 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当流行病学资料不支持梅毒的诊断时,不能仅凭 tp-elisa 的结果给患者扣上梅毒的帽子,还应该关注患者其他自身抗体的情况
然而,近期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他们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也出现了假阳性,假阳性率约 3.73%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clinical chemistry & laboraory medicine 杂志上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