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沙滩、海浪、音乐节
墨镜、草帽、波西米亚
怎么少得了另一标配
纹!身!贴!
花臂啊、包腿啊,只要你想
分分钟就变得很潮
然而
这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知道不?
你们贴胳膊贴腿儿
祖宗们贴脸
“对镜贴花黄”,没毛病!
中国的花钿多为红、黄、绿三色
其实在西方
祖宗们也一样爱贴脸
只不过
人家贴的是黑!的!
曾几何时,花高价买个小瓷人儿
非要把人脸上的“渣子”抠掉
这种事儿我也没少干……
瑕不掩瑜,下次别手欠了
关于往脸上贴黑点儿的做法
还要从美神维纳斯说起
传说维纳斯的脸并不完美
有一颗黑!痣!
咳咳……
就是因为这颗痣呢
维纳斯才是天下第一大美人
美人痣、美人痣
欧洲宫廷贵妇模仿维纳斯的美人痣
就像当年迷妹们争相种植
德艺双馨的千颂一老师的那颗痣
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的大“作潮”
随着人性解放的觉醒
许多曾经的瑕疵变成了闪光点
比如:脸上的斑、痣、坑
剪裁成圆点、星星、月亮的小布片
背后粘以松香脂
售价低廉、还可以重复使用
中国古代的贴花钿
背后用的也是简单方便的“呵胶”
据说是用鱼鳔熬出来的
呵一口气,能在脸上服帖一天
彼时的时尚中心——法国
将这些小黑点儿叫做“苍蝇”
lesmouches
这可是提升气色、顾盼生辉的点睛之笔
比今天的高光好用得多
大概是法国人过于喜爱“扑粉”
不仅是脸,连假发都不放过
从上到下白得发光
几只mouches自然是画龙点睛
怪不得连男士也爱上了这些小布片
即便到了18世纪
男士们依然坚持着这一美妆传统
比如上图画中的CharlesCathcart
是一名战功显赫的军人
他脸上巨大的黑色面贴
除了遮挡战争留下的疤痕
也昭示着主人的骁勇
这种美妆时尚也会带来困扰
贴多少、怎么贴、贴在哪儿
就像今天的遮瑕
粉、绿、蓝、黄,各有各的位置
用不好,就像这位女士
造型别致、新颖得过了头
为了避免这种“满脸跑马车”的现象
“多一分肥”、“少一分瘦”
是只有oldmoney才通晓的时尚秘诀
“此乃人造之美,
恰当则令双眸增辉三分,
过多能使姿容逊色三分。”
——年的巴黎晨报
甚至西方版的《麻衣神相》
也是从黑色小面贴开始的
画个知识点,迷信全球化
关于痣和命运的关系
(法语翻译后台联系)
一度,面贴的形状、位置
变成了阳春白雪的情趣
好比淑女手中的那柄折扇
请戳:做个煽风点火的酥女
(之前关于欧洲扇语的推送)
欧洲闺房画里的女士
每一个都是正襟危坐、衣装端正
然而正是这“对镜贴花黄”的手势
令人早已浮想联翩
面贴就像是三寸金莲上的裙裾
或是宽衣大袖里摆动的藕臂
虽未明指,意味深长
但是贴的多了,也成了毛病
久经沙场的肉体工作者
会将满脸的星星点点当作广告
经年累月的传染病在脸上留下痕迹
面贴也是她们遮挡这些的利器
在面贴最盛之时,它的位置代表
政治倾向、社会地位、婚姻状况
辉格党(Whigs)贴在右边
托利党(Tories)贴在左边
中立人士可以贴满脸
文艺复兴后
卫道士认为面贴是奢靡堕落的象征
但是梅毒、天花对皮肤的损伤
更加巩固了面贴的历史地位
近代,随着好莱坞复古风潮
女星们再次贴上了日月星辰
比如,ClaraBow
比如,JeanHarlow
近代化妆品公司
更是做起了面贴的生意
美人儿们贴的位置也是形形色色
面贴多为色丁、丝绒、皮革质地
各个阶层都能消费得起
唯一能作妖做文章的
就是盛面贴的盒子
也是收藏的一个方向
正如18世纪的一首无名诗
Herpatchesareofeverycut
Forpimplesorforscars
Here’sallthewanderingplanet’ssigns
Andsomeofthefixedstars
Alreadygummedtomakethemstick
Theyneednoothersky.
本是遮挡瑕疵的小东西
不经意成了明眸皓齿间的日月星辰
说了这么多
下次收小瓷人儿的时候
千万别抠人脸上的“渣”了
好不好?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shixian.net/mdzz/9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