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梅毒在性传播疾病里是很复杂的,目前除了艾滋病就是梅毒,其中一点表现在对化验报告的解读上,梅毒的化验报告很简单,就是RPR和TPPA,但是动态监测出现的变化趋势是很有学问的。通常情况下得了梅毒的病人会有两大类抗体是阳性,一类是非梅毒螺旋体抗体,一类是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前者用RPR或TRUST检测,后者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或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等检测。一旦感染了梅毒,都会先后出现RPR和TPPA的阳性,整体人群阳性率1.5%左右,老年人约3%,可能原因:A、原本感染过梅毒,但症状轻微;B、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病增多,感染及很多内科病都可能会产生类脂类抗体,如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类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反复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以下是老年人梅毒假阳性的可能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在此年龄段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上的异常,产生一些针对链接用的清蛋白抗体或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了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老年患者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会产生针对链接用的清蛋白抗体或者是一些异常蛋白质从而干扰了梅毒抗体的ELISA检测。
2、疾病因素:在感染梅毒后患者体内除了会产生针对梅毒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还会产生一类针对类脂质的抗体,此类抗体无特异性,除感染梅毒外,患者生理状况发生改变或者感染另外一些疾病。人体内也可能产生此类抗体,血清学检测梅毒实际上是检测的这两类抗体。凡能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导致假阳性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存在血脂异常,体内大部分都存在抗类脂抗体,而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均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老年人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易被细菌、病毒感染,这些疾病可使机体诱导产生类脂质抗体或TP抗体的交叉抗原抑或老年患者体内可能有口腔螺旋体、皮肤相关的螺旋体、肠道螺旋体共生诱导产生抗原群或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
3、技术性因素:技术性假阳性主要是由于标本保存不当、检测仪器出现偏差、实验员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一般技术性假阳性,可以通过重复试验进行排除。
怎么样看梅毒的化验结果,RPR一般是看滴度,一比几,如果是原倍叫1:1,然后是就是1:2,1:4,1:16,1:32….…,都是倍比的关系。TPPA的结果一般就是个阳性,也可以定量做它的滴度。实际上我们一定要看RPR才能判断病人是不是现在患有梅毒,感染的时间和病情,以及梅毒经过治疗之后的转归情况。比如说梅毒患者治疗之前RPR是1:,经过治疗变成1:8,或者是阴性,那就说明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上经常看到单独的TPPA阳性,RPR阴性的化验单。如果有的人是先出现TPPA,感染了梅毒,很快做检测,TPPA阳性,RPR可能是阴性的,但是很快RPR也会变成阳性,还有一种情况,由于TPPA会一直持续存在,所以这个时候TPPA只表示个阳性,表示感染,观察指标要一定要看RPR。如果RPR阴性,并且过一段时间复查还是阴性,就说明是感染过梅毒,以前得了,现在已经治愈了;如果RPR阳性,TPPA阳性,表示现在很可能正在患梅毒。
但有一部分人,无论是经过治疗,还是没有经过治疗,RPR滴度降到一定程度,1:1,1:2,1:4,降到这种水平的时候不降了,无论经过怎么样的治疗,重复多次不同方案的治疗,还一直保持低滴度的阳性,就是所谓的血清固定现象。到底有没有梅毒,到底有没有传染性,这需要慎重考虑。原则上,如果是经过正规的抗梅毒的治疗,梅毒病原体在体内被清除了,即便指标是阳性,也不表明有传染性。对于这类病人,如因药物剂量不足或治疗不规则者应该补治一个疗程;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必要时作HIV检测。严格地定期观察,包括全身体检及血清随访。如滴度有上升趋势,应予复治。
有时RPR低滴度阳性和TPPA同时阳性,这样的指标有时不能表示现在你一定在得梅毒。如果是RPR滴度很高,甚至动态监测还在上升的趋势,TPPA阳性,这种情况确认你正患有梅毒,而且是刚感染梅毒时间不长。
因此,诊断梅毒不能单纯凭化验结果,还要结合病史、体检结果、其他化验等综合考虑分析后慎重做出判断,尽量避免梅毒化验结果假阳性造成的误诊,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